《世界古代民族与文明通史》
第54节

作者: 麟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晋国统治集团分裂、诸公子争位的时候,周王室也发生了分裂与王位之争。北狄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向周与晋的边疆紧逼。
  公元前677年,周僖王去世,大夫苏氏串通卫、燕两国逼新即位的周惠王出奔,立王子颓。郑厉公杀子颓,周惠王命齐桓公伐卫,卫国战败,苏氏据温邑,,今河南省温县,,叛周。公元前650年趁晋献公新丧,晋国大乱,北狄攻占晋国东边的骊戎地区,又灭苏氏所据温邑,与周王隔河相望。
  公元前644年,秦穆公对晋惠公背信弃义大张挞伐,韩原,今陕西省韩城县西南,,一战,晋全军覆灭,惠公被俘。晋国西北的狄人趁机攻下晋国北部的狐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受降,又渡汾河攻占汾河东岸的昆都,今临汾市南。这三处地方离晋都绛仅50里左右,对晋国造成了严重的威协。
  公元前643年,周襄王九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了内乱,宋襄公试图代齐桓公称霸,结果在鹿上,今安徽省阜县南,,举行盟会时被楚国活捉,宋国从此走向没落。当时诸侯唯有郑国比较强大。公元前636年郑文公攻打滑国,,今河南省偃师县境,滑与周王接境而又与周王保持良好关系。周襄王派其两大夫去郑为滑说情。郑文公竟将周王使者扣押起来,要挟周襄王屈从。周襄王于是派大夫颓叔、桃子请隔河相望的赤狄出兵讨伐郑国。狄奉王命,深入郑国,很快攻下了栎邑,距郑国国都不足百里,对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郑文公是一个极严重的打击。

  当周襄王请狄伐郑的时候,大夫富辰力谏,说“郑在天子,兄弟也”,“弃亲即狄,不祥”。后来狄师大败郑国,襄王希望与狄联姻以进一步依靠北狄的力婚姻旧姓姜、任两姓中娶后,而从隗姓赤狄中娶,“非礼,且弃旧也”。富辰认为“狄,封豕豺狼”,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狄在当时与晋、与周都有联婚,但与诸夏还有较深刻的民族与文化方面的隔阂。
  周襄王希望利用狄人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狄人希望利用天子的权威进一步威迫诸夏。两者发生了矛盾,而襄王的弟弟王子带,早已觊觎王位,结党,与狄隗后私通,企图利用狄人的力量夺取王位。周襄王十七年,即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废黜隗后,于是狄人与王子带的党羽颓叔、桃子等人立王子带,以兵攻襄王。襄王兵败,逃奔郑国汜邑,今河南省襄城县。狄人掳周大夫原伯、周公忌父、富辰、毛伯等,置王子带及晚后于温邑,以观诸夏动静。

  春秋初中期,周天子仍是名义上的天子,诸侯的共主,当时争霸的诸侯,必须高举“尊王”与“攘夷”两面旗帜,并且做出实绩,才能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周襄王在汜邑号令诸侯“勤王”,秦穆公首先响应,率师东来。这时晋文公已于上一年即位,地位虽并不十分巩固,但他的谋臣都认为必须抓住这个机会。狐偃说:“求诸侯莫如勤王”,他认为要想继承晋文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晋武公统一晋国的业绩,并且使晋国“启土安疆”,必须抢在秦国以前使周襄王回到王城复位。赵衰也说:“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命于天下。方今尊王,晋之资也。”于是晋文公一方面劝阻秦兵,同时“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并率军围温,杀王子带,纳襄王于王城。晋文公一举而逐狄,周王把原属于周王的阳樊、温、原、櫕、茅等处“南阳之地”赐给晋国,这些地方在襄王出奔之前多已被狄人占据。于是晋的东面,太行山以南地区,全归晋有,与周隔河为境。晋文公从此走上了继承齐桓公霸业的道路。与晋争霸的主要是楚国,此后百年当中,大体都是晋楚争霸时期。

  当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之后,公元前635年晋文公纳周襄王于王城之前的近10年中,北狄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接壤地区,即春秋时期河济之间及济水中游,也试图发展其势力,以控制齐、鲁、宋、卫诸国。

  齐桓公还在病中时,他的四个公子已各树党羽,准备与太子争位。桓公去世后,就互相打起来,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尸”。宋襄公以霸主的姿态立太子昭,是为孝公,但争位的四公子出兵攻太子,结果被宋及曹、邾联军打败。在这场诸公子争立的战争中,狄人支持四公子。而卫国又企图趁王室有难,齐国内乱的机会兼并邢国,狄又卷入了这场争斗。公元前640年狄与齐、邢等会盟,共商对付卫国,但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逐狄纳王,卫国也趁机灭邢。狄在河济之间的扩张也基本上被挫败。但有一部分狄人部落,越过黄河在河济间及济水中游活动于宋、曹、鲁、卫之间。其中有一部分即长狄。

  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晋文公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城濮之战刚刚结束,晋文公即“作三军以御狄”,公元629年,“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御狄”。对晋国而言,北狄仍是其后方最大的威胁。公元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以前,晋国范文子说:“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在晋文公争霸的过程中,狄仍是与齐、秦、楚相提并论的强大力量,但随着晋文公霸业的发展,北狄已走向衰落。

  日期:2018-04-26 19:04:54
  (3)瓦解
  从公元前662年狄的名称出现于《春秋》时起,到公元前627年白狄的名称出现以前,北狄都以狄的名称出现于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在这30余年中,是以赤狄为首的北狄诸部落联盟较为统一的时期,先是皋落氏居于共主地位,自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命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以后,其共主地位,已逐渐被潞氏取代。晋文公的霸业使北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北狄的内部矛盾也越来越表面化。公元前628年,“夏,狄有乱”,卫国趁机向狄发动进攻,迫使狄向卫请和。当年冬,晋文公去世。公元前627年,狄又趁晋新丧,晋襄公继位即与秦军战于崤的机会,向晋发动进攻,到达箕邑,,今山西省蒲县东北,,,有直逼晋国都城之势。晋襄公与姜戎在崤一举全歼秦军,即回师,“败狄于箕。郤成子获白狄子”。这是白狄部名初次见于记载。当时白狄虽仍是赤狄的从属处在北狄联盟中统一行动,却已经单独以其部落名称出现。公元前616年,鲁国公孙得臣“败狄于卤,获长狄侨如”。长狄和白狄一样,虽仍在北狄联盟中受赤狄控制,也以单独的部名活动了。公元前606年,赤狄也单独以其部名活动,连年“侵齐”、“伐晋”,说明其它各部,已不再听从赤狄统一调遣。公元前598年,“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以赤狄为首的北狄联盟于是完全瓦解,此后,赤狄即次第被晋国兼并。公元前594年灭潞氏,其酋长婴儿被晋俘虏带归晋国,晋景公将“狄臣千室”赏给灭潞氏的首功荀林父,其他将军及诸大夫也分别得到“狄臣”和封邑,还向周王献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