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52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27 09:23:22
  使命传旨,神武大将军殷破败、雷开领旨,往武成王府来调三千飞骑,出朝歌西门,一路上赶来。
  姬昌老谋深算,果然就打了费仲一个措手不及!但好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只要能捉住姬昌,此事或许还有转机。又或者,即便捉不住姬昌,但此事终究还能有一个体面的收场。于是,在尤浑的建议之下,纣王当即就调了殷破败与雷开,率三千飞骑兵追赶而去。
  雷震子见了云中子下拜:“不知师父有何分付?”云中子曰:“徒弟,汝父有难,你可前去救拔。”
  关键时候,云中子再次伸出了援手!雷震子的出现,使得殷破败与雷开的追赶,不免是无功而返。
  话说殷雷二将见雷震子这等骁勇,况且胁生双翼,遍体风雷,情知料不能取胜,免得空丧性命无益,故此将机就计,转回人马。
  雷震子骁勇是实,但殷雷二将身负皇命而来,却为何未经交手,就轻而易举地打道回府了?此处所谓的将机就计,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殷雷二将之所以会半路折返,并非摄于雷震子之威,而是因为他们不能与姬昌正面开战。一旦开战,胜负不论,商周之间的矛盾便昭然若揭了。所以,殷雷二将此来,成则挟人回京,败则礼送出境。这也就是说,要么是姬昌单枪匹马,乖乖就范;要么追截遇阻,殷雷二将此来,只当是为文王送行,也好让归周之事和平作结。除此之外,他们是绝不可能为了拿人而与雷震子起冲突的。否则,好不容易才营造出来的商周之间的祥和之气,就荡然无存了。

  道人曰:“你速往临潼关,救西伯侯姬昌,乃汝之父。速去速来,不可迟延。你救父送出五关,不许你同父往西岐,亦不许你伤纣王军将,功完速回终南,再传你道术。后来你弟兄自有完聚之日。”
  如果说殷雷二将的遇敌克制是事出有因,那么云中子的两个不许,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细想起来,不许伤纣王军将,倒也不难理解:姜子牙尚在隐居,封神大战还未开启,雷震子不能无端造衅,打草惊蛇。
  但不许雷震子去西岐,这就令人费解了!雷震子既为姬昌义子,不去西岐,那他何时才能真正地认祖归宗呢?对此,云中子倒也说得明白!所谓“后来你弟兄自有完聚之日”,意即要等到姬昌死后,他雷震子方能正式归周。
  可雷震子归周为什么非要等到姬昌死后不可呢?因为雷震子乃天赐之子,如果在姬发继位之前,他过早归周,极有可能会引发毫无必要的政治动荡。

  日期:2018-12-28 08:58:22
  文王叫:“雷震子,你不可伤了纣王军将,他奉王命而来。吾乃逃官,不遵王命,弃纣归西,我负当今之大恩。你若伤了朝廷命官,你非为救父,反为害父也。”
  光是殷雷二将与雷震子投鼠忌器也就罢了,已然慌不择路的姬昌,又凭什么要对来犯之敌手下留情呢?
  因为,初次相见,姬昌并不清楚雷震子的实力,他难免会有些担心:1.担心雷震子寡不敌众,不是那殷雷二家并三千飞骑的对手;2.担心雷震子贪功恋战,忘乎所以,不能护他周全。

  所以,姬昌的这番话,明面上看是以和为贵,但实际上却是在提醒雷震子:救人要紧。
  文王曰:“我随身自有铜符令箭,到关照验,方可出关。”雷震子曰:“父王不必如此。若照铜符,有误父王归期。如今事已急迫,恐后面又有兵来,终是不了之局。待孩儿背父王,一时飞出五关,免得又有异端。”
  此处可见,姬昌原本是打算验符过关的,但雷震子却并不同意。应该说,雷震子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为防万一,及早飞出五关,的确是上上之策。但实际上,雷震子此举,是另有深意的。要知道文王若能验符过关,顺利归西,那么所谓商周矛盾,恐怕就有政治谣言的嫌疑了。所以,文王只能逃关,不能过关。
  出关之后,姬昌又独自步行了一日,方才投店歇宿。次日起程,姬昌却因为付不出房钱而与店小二起了争执。后来,姬昌亮明了身份来历,店主申杰不但将自家的驴儿借与他代步,更自告奋勇,亲随送行。

  乍看起来,这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隐隐中似乎又并不寻常。那问题究竟是出在什么地方呢?就出在姬昌的囊中羞涩上。
  姬昌出逃,是由武成王黄飞虎一手操办的,算来也并非临时起意。铜符令箭,甚至连夜不收的衣裳在内,都一应俱全,怎么会单单就缺了最要命的钱粮?如果雷震子不来接应,那么姬昌即便有铜符在手,又有何用?他不是照样得饿死在五关之内么?
  可问题却在于,姬昌既有钱粮在身,为什么就不肯拿出来结账呢?因为不结账,就等于是在告诉世人,姬昌身无分文,他是逃出来的。
  文王听而不悦曰:“孤以二卿为忠义之士,西土赖之以安。今日出不忠之言,是先自处于不赦之地,而尚敢言报怨灭仇之语!天子乃万国之元首,纵有过,臣且不敢言,尚敢正君之过?纵有失,子亦不敢语,况敢正父之失?所以‘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为人臣子,先以忠孝为首,而敢直忤于君父哉?昌因直语于君,君故囚昌于羑里,虽有七载之困苦,是吾愆尤,怎敢怨君,归善于己?古语有云:‘君子见难而不避,惟天命是从。’今昌感皇上之恩,爵赐文王,荣归西土,孤正当早晚祈祝当今,但愿八方宁息兵燹,万民安阜乐业,方是为人臣之道。从今二卿切不可逆理悖伦,遗讥万世,岂仁人君子之所言也!”

  虽然归国之后,姬昌三句话不离君臣和睦,但是在行动上却无时无刻不显示出,商周之间矛盾重重。他之所以不敢迅速与纣王正式决裂,并不是因为他以忠孝为先,而是因为他暂时还不清楚东南二路诸侯对西周政权的真实态度。另外,雷震子来去匆匆,未能回归,足可见封神大战的时机尚不成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