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53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07 11:04:10
  24.灵台的本来面目
  文王曰:“孤思西岐正南欲造一台,名曰灵台。孤恐木土之工非诸侯所作,劳伤百姓;然而造此灵台以应灾祥之兆。”
  姬昌回到西岐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起造灵台。至于这起造灵台的动机,他也说得明白,那就是应灾祥之兆。但令人十分费解的是,这灵台自建成后,从来也没派上过什么应灾祥之兆的用场啊!即便有如征伐北伯候崇侯虎这样的军国大事,姬昌亦未到灵台占卜吉凶,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再者说,他姬昌明明就有善演先天之数的本领,区区灾祥之兆,又何必乞于灵台?可这件事情,若当真就与占验灾祥无关,那姬昌如此之劳民伤财,究竟所为何来?

  西伯文王示谕军民人等知悉:西岐之境,乃道德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物阜,讼减官清。孤因羑里羁縻,蒙恩赦宥归国。因见迩来灾异频仍,水潦失度,及查本土,占验灾祥,竟无坛址。昨观城西有官地一隅,欲造一台,名曰灵台,以占风候,看验民灾。又恐土木工繁,有伤尔军民力役,特每日给工银一钱支用。此工亦不拘日之近远,但随民便。愿做工者即上簿造名,以便查给;如不愿者,各随尔经营,并无逼强。想宜知悉,谕众通知。

  关于这座灵台,除了用意莫名之外,还有件更教人困惑的怪事,那就是在选址问题上,说法各异,前后矛盾。照文王先前的意思,这灵台的选址,应该是在西岐城的正南方,可当真到了出告示晓瑜军民的时候,却又变成了城西官地,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在弄清此事之前,必须先要确定,这灵台究竟坐落在什么地方。
  不觉行至南门,却逢文王车驾往灵台,占验灾祥之兆。
  此处可见,这灵台的真正地址,其实就如文王先前所说,是在西岐城的南面。可既然如此,当初张榜公布的时候,文书房为什么又非要违背文王的原意将灵台的选址设置在城西官地不可呢?这就涉及到所谓灵台的本来面目了。
  话说灵台完工当日,文王与众大臣被增挖池沼之事耽搁了,索性便留了下来,大摆庆功宴。可就在这举国欢庆的夜晚,文王却被一个异常奇怪的噩梦给惊扰了。而万万没想到,恰恰就是这个噩梦,竟然给西周王朝带来了改天换地般的深远影响。
  至于文王的梦中所见,说来倒也简单,无非就是虎生双翼与火光冲天这两个幻象罢了。可梦虽简单,但想要解开这里面的真正意涵,却并不容易。于是,天亮之后,文王就教群臣解梦了。
  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于版筑之间。今主公梦虎生双翼者,乃熊也;又见台后火光,乃火煅物之象。今西方属金,金见火必煅,煅炼寒金,必成大器。此乃兴周之大兆,故此臣特欣贺。”
  与文王的梦境相对,散宜生的解梦,也分为两个方面:
  1.虎生双翼;
  在这里,散宜生所谓虎生双翼为熊的奇怪说法,实在是教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虎生双翼,明明就是飞虎,怎么就成了飞熊呢?可如果是飞虎,难道竟与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有所牵涉?
  事实上,所谓虎生双翼为熊的说法,只不过是个借喻而已。其意旨在说明,周文王的梦中飞虎,就好比是商高宗的梦中飞熊。昔日商高宗梦熊有兆,现如今周文王亦应梦虎有兆。
  2.火光冲天。
  关于这梦中火光,散宜生的解析,看起来并无异样,但实际上却是问题多多。
  首先,火本身就是五行之一,其位在南,可散宜生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强加引申呢?更何况,即便引申,也该依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由火生土之意,引出中央,怎么会反道而行,由火克金之意,引出西方呢?所谓金见火必煅,其实是火见金必克。既然火见金必克,那么又何来西周大兴之说呢?散宜生这话,连个不懂五行理论的门外汉都骗不了,又怎么可能瞒得过文王这样的行家里手呢?这也太奇怪了。

  其次,散宜生口中所谓的西方,究竟意指何处?是商王朝以西的西周吗?又或者,是西岐城以西?想要解开这个疑问,就不得不再次提及先前所谓的灵台之本来面目了。
  千万不要忘了,费仲之所以会调整人质战术,文王之所以能顺利归周,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姬昌寿限将至!也正因为寿限将至,姬昌才不得不有所准备,所以他将起造灵台列为归周后的第一要务,并不是为了应验什么灾祥,而是为了预备身后事。换句话说,那所谓灵台的本来面目,实际上就是帝王陵寝。且就本意而言,灵台原就有停放灵柩之台的意思。
  弄清楚了这个问题,便不难明白,当初灵台选址,前后矛盾,果然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帝陵的选址问题,关系重大,非同儿戏。
  要知道古代帝陵的方位,一般是以西为上,以北为上。这也就是说,文王的陵寝,大致应该建在都城的西北方位上才对。可姬昌却一反常态地,要将它设置在西岐城的南面,这可就难为坏那几位不明真相的股肱老大臣了。
  但姬昌如此行事,又并非毫无来由!须知西岐城的西北二面,历来是西周帝陵的最佳方位,所以灵台便绝不能建在那里!否则,岂不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
  可建造陵寝,原非不良之事,姬昌又何必偏要以灵台为名而偷行其事呢?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葬身之地大白于天下!除了陵寝被盗的风险外,令姬昌更为担心的是,一旦反商失败,即便身死有年,亦难逃鞭尸挫骨之辱。

  所以,众位老臣在灵台的选址问题上与文王打擂台,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他们事君多年,却从未能真正地了解过姬昌的为人。
  大夫散宜生启曰:“昔成汤王亦囚于夏台,一日还国,而有事于天下。今主公归国,更修德政,育养民生,俟时而动,安知今日之羑里非昔日之夏台乎?”
  宜生跪启曰:“主公德贯天下,仁布四方,三分天下,二分归周,万民受其安康,百姓无不瞻仰。自古有云,克念者,自生百福;作念者,自生百殃。主公已归西土,真如龙归大海,虎复深山,自宜养时待动。况天下已反四百诸侯,而纣王肆行不道,杀妻诛子,制炮烙、虿盆,醢大臣,废先王之典,造酒池肉林,杀宫嫔,听妲己之所谗,播弃黎老,昵比罪人,拒谏诛忠,沉酗酒色;谓上天不足畏,谓善不足为,酒色荒淫,罔有悛改。臣料朝歌不久属他人矣!”

  散宜生三番两次地,当着文武重臣之面,力劝姬昌反商,足可见他虽为周室心腹,却照样是君意难明!
  另外,从散宜生有关五行理论的牵强解读可知,在灵台的选址问题上,他极有可能是站在姬昌的对立面的!这或许就是当初灵台选址前后不一的真正原因!敢公然就此与姬昌唱反调,想必他并不了解,抑或并不赞同,文王那“舍西取南”的真正用心。
  既知此内情,再回过头去,细品那先前所谓的西方二字,便豁然开朗了:散宜生有关火光梦境的解析,其实是一语双关的谏言。那西方二字,表面上是指西周,有大周将兴之意,但实际上却是暗指西岐城以西,有规劝文王不可轻易违背祖宗成制之意。而文王听罢解语,竟不予置评,就默然回驾了,可见他对散宜生所谏之事,也是心中有数的。只不过,事到如今,灵台既已落成,姬昌也就无谓多言了。

  可灵台解梦的真正问题却在于,文王原本就是个演先天之数的高手,又何必教群臣助他解梦呢?所以,文王教群臣解梦,必然是另有所图的。只是,散宜生那不合时宜的借题发挥,确实就打乱了文王的计划。
  实际上,文王精心准备的那两个梦境,是有标准答案的:虎生双翼,则必有圣人相佐;火光冲天,则圣人位在南方。这两个标准答案,前后相接,水到渠成,就自然而然地传达出要去城南访贤的意思来了。
  可城南又有什么圣贤可访呢?磻溪姜子牙是也。
  文王急叫左右,只听台后一声响亮,火光冲霄,文王惊醒,吓了一身香汗,听台下已打三更。
  毋庸置疑,这一声响亮,想必又是那云中子的手段!所以,不消多问,文王的梦境诉求,必然是奉了阐教的法旨。
  散宜生近前启曰:“主公,昔日造灵台,夜兆飞熊,主西岐得栋梁之才,主君有贤辅之佐。况今春光晴爽,花柳争妍,一则围幸于南郊,二则访遗贤于山泽。臣等随使,南宫适、辛甲保驾,正尧舜与民同乐之意。”

  此处可见,散宜生对文王教群臣解梦的真正意图,实际上也是心知肚明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