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懂此书,天下无书》
第60节

作者: 渔樵故纸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8-29 11:54:14
  资治通鉴故事会之五十二:尴尬燕王 遣使致歉 豁达乐毅 一别两宽
  五年前因出轨风波闹的人尽皆知的《奋斗》青年文章和马伊琍二位,近日终于公开宣称“一别两宽”,至于是否能够真的“各生欢喜”,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不过这件事应该已经让大家深刻的体会到有文化的重要性,二人的经纪团队,用发掘自敦煌莫高窟的《放妻书》中的一句话,成功的将吃瓜群众的注意力从破碎的婚姻转移到文化发掘方面,堪称明星分手典范。
  所谓年少不知愁滋味,许多年前,笔者就曾被一句“醉笑陪君三千场,不诉离殇。”深深折服。但直到后来不得不一次次主动或被动的面对各种各样的离别,才真正体会到这一句看似洒脱的话里,所饱含的心酸。
  然而,在这个坚守渐渐成为笑话的时代,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分道扬镳,无时不刻都在发生,从务实的角度来说,与其暗自饮泣,不如好好学习一下,怎么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一直按部就班的写着《资治通鉴》故事的笔者,实在没想到写着写着还能碰上个热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乐毅的故事里,体会一下,什么叫好聚好散,名利双收。
  《资治通鉴》卷四 周纪四 周赧王 姬延 三十六年(壬午 公元前279年)
  田单复齐成功后,赵惠文王赵何将乐毅作为“战略核武器”封在观津(今河北武邑东)以震慑燕、齐,并给予他极高的礼遇。
  燕国的残兵败将们陆续回国,看着这些人或愤怒或鄙视的眼神,又蠢又小气的燕惠王终于知道错了,他后悔用骑劫这个二货代替了乐毅,以致燕国破军、亡将、失齐,自己没脸见人。
  虽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燕惠王并不想承认,反而对乐毅逃往赵国心生怨恨,又怕赵何趁火打劫,派乐毅率军伐燕—那他就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纠结之中,燕惠王干了一件看起来莫名其妙,又非常可笑的事,他派出使者到赵国去向乐毅道歉,但道歉的话中却满是埋怨,还给自己的错误找了一个借口。
  他让使者对乐毅说:“我爹将整个燕国都托付给将军,将军为燕破齐,为我爹报仇血恨,名震天下,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谁知先王辞世,寡人新即位,什么都不懂,又被左右之人误导,才用骑劫代替将军为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寡人觉得将军常年在外,风餐露宿,所以想让将军回家休息一下,我也有许多事,要向将军讨教。谁知将军误信谣言,以为寡人对您有意见,于是抛弃燕国,去了赵国。按说呢,将军为自己身家性命打算,本无可厚非,然而,将军如此,又何以报先父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

  听完了使者的话,乐毅本想直接让他滚蛋,但想想和这小子他爹燕昭王姬职三十多年的君臣情谊,他决定还是好好跟他说道说道,也算是告慰老朋友在天之灵。他给燕惠王写了一封信:
  老臣是个没用的人,做不到为了遵奉您的命令,而顺从您左右的意愿。如果我因回燕而遭遇不测,不但有损先王之英名,也会使您面临道义上的谴责,所以选择逃到赵国。
  老臣怕使者不明白先王收留、宠幸老臣的原因,又无法理解老臣对先王的一片赤诚,于是冒昧的给大王写了这么一封信。
  臣年轻时听说为君者论功行赏,知人善任,方能成就大业,在暗中观察,看出先王有高出当世君王的心志,于是以魏国使者的身份来到燕国。先王抬举,先以客礼待我,后来又让我位居群臣之上,甚至不与宗室父兄商议,便直接任命我为亚卿,那时我也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以为只要执行命令,接受教导,就能幸免犯罪,所以没有推辞。
  先王常对臣说他深恨齐国,希望有朝一日能报仇雪恨。而我知道,齐乃霸国余业,非燕一国可敌,必与天下共图之。于是先王使臣赴赵,联五国之兵以攻齐,承蒙上天保佑,先王有灵,一战破齐。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于燕。自五霸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先王以为大志得伸,故划地以赐臣,使臣得比小国诸侯。
  先王大仇得报,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年之积蓄;辞世之后,遗风还影响着执政的大臣,促使他们修整法令,慎重对待庶出的子弟,推恩泽及百姓,这一切都足以传承后世。
  臣听说,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从前,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之计,一直打到了楚国的郢都;而他的儿子夫差却赐给伍子胥一条皮革袋子逼他自杀,还把他的尸骨扔在江中任其漂流。

  夫差不明白伍子胥的主张足以建功立业,所以将他沉入江中毫无悔意;伍子胥也未能预见父子二人气量、志向各不相同以至于死不瞑目。
  对臣来说,建功立业后免遭杀身之祸,以明证先王的功绩,是上策。遭受侮辱及诽谤,连累先王的英名受损,则是我最害怕的。
  臣闻古之君子,绝交后不说对方的坏话;忠臣即使无奈离开故国,也不辩解自己的冤屈。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也曾多次聆听君子的教诲。
  即使我认为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也不会为了得到赵王的宠幸而做有损于燕国的事。这对我来说,有违道义,不可接受。
  因为担心大王的使者受左右之人的影响,不能体察疏远之人的心意,所以斗胆献上这封信,希望大王能理解。
  您别说,这封信还真管用,看完此信之后的燕惠王又羞又愧,还难得的脑子开了点窍,将乐毅的儿子乐闲封为昌国君。
  后来,乐毅以两国客卿的身份往来于燕、赵之间,直到在赵国寿终正寝。结束了他智慧而传奇的一生,谥曰:望诸君。

  诗人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乐毅显然属于后面这种人,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用笔墨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而北宋理学家、道士、诗人邵雍所作的《乐毅吟》中的几句话,非常适合放在这个故事的结尾。
  自古君与臣,济会非容易。
  重惜千万年,英雄为流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